当前位置:主页 > 社会 > 正文

面对校园暴力,检察官告你该咋办

时间:2020-10-27 00:00 来源:未知 编辑:admin

核心提示

中小学、幼儿园的安全工作,事关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、百万家庭的幸福安宁,也关系到教育系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。但近年来,几乎每隔一段时间,“校园欺凌”“校园暴力”这些刺...

20201025_b772c73d815a42ec37a3ebf7795ce0fd.jpg


  中小学、幼儿园的安全工作,事关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、百万家庭的幸福安宁,也关系到教育系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。但近年来,几乎每隔一段时间,“校园欺凌”“校园暴力”这些刺眼的词儿就会进入我们的视野,那些不堪的画面揪痛着我们的心。
  10月22日,山西晚报记者从山西省人民检察院获悉,为了贯彻高检院“一号检察建议”的精神指示,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,我省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各类“法治进校园”活动,以“面对面”形式告诉学生,遭遇校园暴力,该如何正确处置?
  校园暴力三种表现最常见
  根据相关案件数据显示,近年来,勒索钱物、恃强凌弱、打架斗殴等校园“暴力”现象时有发生,较为突出的校园暴力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。
  第一种,勒索钱物的现象近年来较为常见。这类暴力活动常常是以团伙形式出现,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他们早已了解好的目标实施。因为此类行为隐蔽性较强,往往不易被老师和家长发现。
  第二种,聚众斗殴是青少年最易引发刑事犯罪的“导火索”。一些学生由于受社会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粗俗港台影视片影响,崇拜那些“草莽英雄”“黑社会老大”,还有一些同学大讲“哥儿们义气”,因此在学校拉帮结派,常因一些小事聚众斗殴,这类暴力事件涉及人较多,造成的危害也较大。例如,不久前,在山西霍州,几段疑似未成年在校生暴力视频引发关注。男生曹某称自己被多人围殴拳打脚踢,身体多处部位受伤。8月3日,霍州公安发布通报,目前案件事实已查清。受害人曹某(15岁)于7月22日被杨某(15岁)等7人殴打,23日被韩某(17岁)等3人殴打,涉及人员均为未成年人,警方已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。
  第三种,随意伤人。在此种校园暴力行为中,部分学生因缺乏起码的法律意识,在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或个人的利益受到损伤时,往往采取极端的恶性的手段去处理问题。尽管此类校园暴力事件较前两种行为,在发案数量上较少,但其一旦发生所造成的后果及负面影响都是巨大的。例如,今年9月18日,在山西晋中发生了一起未成人实施的杀人案件。山西现代双语学校一名14岁的初三学生因为琐事和同学发生矛盾,被同学残忍刺死在学校。
  检察官分析: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有哪些
  “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,由于家长的宠爱,极易染上‘万事以我为中心’的毛病。他们在学校生活中,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,稍不控制就会酿成校园暴力。”检察官介绍,根据心理实验的研究,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,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,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。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,如受欺辱、遗弃、排挤、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。据1996年、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发现,80%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。
  在家庭因素方面,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、道德品质败坏,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,又或者家庭气氛紧张、不和谐,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。尤其值得强调的是,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。在研究中,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,例如紧张、恐惧、冷漠或不安全感等,都会潜移默化地传染给孩子,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,这也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。例如,弱势家庭封闭、外来、下岗、贫穷家庭的孩子易形成自闭性格。富裕家庭的孩子喜欢炫耀、露富,容易成为被抢劫、勒索的目标。暴力家庭受到父母暴力行为的影响,孩子也习惯用拳头来解决问题,而这样的孩子在互殴中往往也成为被侵害的对象。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、害羞、老实怕事,在同学间不受重视,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,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。
  在学校因素方面,一直以来,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。因为升学率及教学任务等考核机制,学生与老师这两方一直保持在一直对立且紧张的关系中。为此,学生有苦恼和困难时,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自然也会减少。一些学生由于成绩不好,很容易被定义成“坏学生”,受到别人的歧视。在这种情景下,这些所谓“坏学生”从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,尤其在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时,行动上易出现攻击性。此外,个别素质低下的老师对待学生不是以身作则,而是以打骂、讽刺、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,极易引起学生的反击,校园暴力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。
  此外,不良的社会因素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。例如,带有暴力倾向、贪图享乐、崇尚金钱的网络游戏、影视作品随处可见,很多年级尚小的学生在不良导向的影响下,逐渐养成了遇事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。
  面对校园暴力 孩子们应做到“三不”
  不管是校园暴力还是校园欺凌事件,都会对尚处在未成年阶段的受害者造成永久伤害,构成心理问题,影响健康,甚至影响人格发展。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校园暴力行为呢?
  在此检察机关建议,面对校园暴力,孩子们应做到“三不”,即:不做受害者,不做施暴者,不做附和者。
  不做校园暴力事件的受害者。学会保护自己,在遭到校园欺凌时,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、告诉老师,而如果觉得力量悬殊,不要和对方硬碰硬,可以低头、认输,但一旦脱离当时的情形,要立刻告诉家长、告诉老师,必要时立刻报警。要有防范意识,遇上校园欺凌要积极寻求帮助,不要孤单承受。
  不做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者。几分钟的施暴行为,将彻底改写几个人的人生。造成受害人损失的,施暴者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,民事赔偿包括受害人的经济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,造成伤残、死亡的,其赔偿数额足以让一个家庭倾家荡产。施暴者不要为了逞一时之快而去触犯法律的底线,到时候葬送的可不仅是施暴者与受害人的人生,而且会毁掉几个家庭。
  不做校园欺凌的附和者。附和者实际是“校园欺凌”施暴者的帮凶,在施暴者构成犯罪时,附和者有可能也会构成犯罪,区别只不过是主犯与从犯的认定,而受害者同样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附和者,要求民事赔偿。
  在初次遇到校园暴力、校园欺凌行为时,一定要表明态度,决不能选择隐忍。如果你与对方能力相当,要明确冷静地告诉对方停止这样做。不要哭,哭更容易被欺负;如果对方人多,实力相差悬殊,要看准时机,能跑就跑;跑不掉时可以拖延时间再求助;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暂缓对方对自己的人身伤害。校园暴力具有反复性、长期性的特点,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导致更持久、严重的欺凌。因此,第一次被欺凌后一定要及时向老师、家长求助。也许他们不能马上帮你解决这个问题,但绝对比你一个人默默忍受欺凌要好。
  此外,学校应该在学校内也做好预防措施,要加强对师生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,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。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登记,耐心接待,尽力做好化解工作。一旦发生学校暴力事件,可拨打“110”报警电话,并以最快速度把伤员送往就近医院抢救,并通知家属。

山西晚报记者 辛戈